发布时间:2025-04-15 16:54:17作者:制水二部 罗志祥阅读次数:
暴雨倾盆,电闪雷鸣。对我们生产部门来说,这样的天气意味着神经必须高度紧绷,人员的安全管控、配电箱的指示灯、设备运行的电流声、线路终端的反馈数据,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心弦。我们怕的不是风雨本身,而是藏在乌云背后的设备隐患:线路短路可能让生产线骤停,雷电冲击可能击穿配电系统,潮湿水汽可能引发接触不良……这些潜在风险,像悬在头顶的利剑,考验着每一处设备的“免疫力”。
每一次预警响起前,我们早已进入“战前状态”:检查防雷接地装置是否牢固,为关键电路加装防水套管,对设备接线端子进行防潮处理。雨中的巡检脚步从未停歇,盯着仪表盘上的参数波动,在配电箱前确认每一道开关的状态——这些重复了千百次的动作,此刻更显沉重。最担心的是突发跳闸:生产线的重启需要时间,水厂的停水影响民生,每一秒的停滞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。
但我们从未被动等待。应急预案早已贴在值班室墙上,备用电源定期测试保持待命,应急小组24小时随时响应。
但大自然的脾气永远难测,再坚固的防雷网也挡不住万伏的感应雷,再严密的防水罩也抵不过持续的潮气侵蚀。但我们偏要在它挥拳的间隙见缝插针——当狂风暂时松开攥紧的拳头,暴雨稍微喘口气,我们就顺着设备的“脉搏”一寸寸排查,用缠着绝缘胶带的手掌、滴着润滑油的扳手、沾满泥浆的万用表,把松动的螺丝拧回去,把烧蚀的触头换下来,把进水的线路烘干。衣服湿了又干,干了又湿,额角的汗水混着雨水流进嘴角,咸涩里带着股倔强劲儿:你让设备跳闸,我就给它装双“保险鞋”;你用潮气捣乱,我就给线路穿件“防水衣”;你拿雷电示威,我偏要在闪电间隙里,把供水的生命线重新接得稳稳当当。
有人说我们是和老天爷抢时间的人,是在雷雨中拧紧安全发条的人。其实我们只是清楚:每一次设备的平稳运转,都是用千百次弯腰、千百次抬头、千百次在泥水里摸爬滚打换来的。当最后一台泵重新发出低沉的轰鸣,看着监控屏上恢复正常的水压曲线,我们知道,这场和自然的较量从未停止,只要手里的工具还在响,脚下的胶靴还在踩水,心里的那根弦就永远不会松。因为在我们身后,是千万个等待清水的窗口,是比雷电更亮的责任,是比暴雨更持久的坚守。